7月16日起,正式进入主汛期
也就是常说的“七下八上”时期
一年中降雨最多、最集中
且强度最强的时期
也是防汛防洪的最关键时期
掌握必要的防汛安全知识
关键时刻能救命!
就让我们一起学习
这些应急科普安全知识
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
✦
•
✦
防汛小知识
图片来源:光明网、应急管理部
1
什么是汛期?
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、融冰、化雪引起季节性水位上涨的时期。
2
什么是防汛?
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,在洪水预报、防洪调度、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。汛的含义是指江河、湖泊等水域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的涨水现象。
3
暴雨预警信号等级划分
图片来源:应急管理部
红色预警: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,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。
橙色预警: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,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。
黄色预警: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,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。
蓝色预警: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,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。
4
暴雨来了怎么做
居家做好防范工作
◆关注天气预报、预警信息尽量减少外出妥善安置阳台易落物品。
◆提前关闭门窗可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、堆置沙袋等防止屋内进水。
◆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、煤气等设备。
在室外及时躲避
◆暂停室外大型集会和高空、户外作业。
◆不贸然涉水前行警惕井盖、下水道、排污井,避开广告牌、变压器、电线杆等危险区域谨防触电。
◆驾、骑车尽量避开积水处途经漫水路、漫水桥时要注意观察水情不明不涉水通行。
警惕危险区域
◆不在山区沟谷、滩涂河道、泄洪道等区域游览、野营和露宿。
◆看好孩子和老人提醒他们不靠近河湖边以及建设工地的深基坑。
◆暴雨天气不参加涉水活动不到山地、峡谷、水边等易发生灾害的场所游玩。
高风险地区居民及时转移
◆警惕和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泥石流、滑坡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。
◆低洼地势居民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,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。
◆年久失修房子或是土坯房内人员不能呆在屋里,应及时转移。
工厂企业做好防范措施
◆各单位要确保厂区电气设备/线路/防雷设施安全运行。
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加强对敞开式和半露天式库房的防风措施。
◆在建工地要做好深基坑/塔吊等安全检查落实应急排水/设备加固等防范措施。
5
汛期需要做哪些准备
1
掌握灾情预报
/
经常收听天气预报,密切注视天气变化,了解掌握灾情预报预测,做好防洪保护。
2
学习防汛知识
/
认真学习有关汛期防灾抗灾的知识,提高自我保护能力。
3
不随意外出
/
遇到灾害性天气尽量不外出,已出门在外的要寻找安全的地带避灾自护。不到易发生山洪(河溪边、沙滩、低洼处)区域游玩逗留;不到易发生山体滑坡、崩塌和泥石流等危险区域或危房里活动停留;需过溪河要找桥梁通过,不要涉水过坑、过溪、过河,更不要冒险抢渡溪河。
END
文稿 来源 丨由应急管理部、中国贵州、网信太原公众号整理而来